低温冻伤预防与职业病诊断(55页)pptx免费下载-米乐app官方
- hse类别:
- 文件大小:7.65mb
- hse编号:
- hse状态:
- 更新时间:2024-03-01
- 下载次数:次
低温冻伤 — 预防与职业病诊断 冻伤的概述 发病原因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预防 职业病诊断能源化工大数据平台-能化人必备 行业首创,不办会员也可扫码下载。 ※100万 标准规范,国标/行标/asme/astm/国际标准全都有。 ※10万 hse资料,全网最全,安全标准化/隐患排查/双控/法律法规。 ※10万 化工论文/电力论文/安全论文/环保论文。 ※10万 行业分析报告/图集/规范。 ※10万 行业书籍/教材。更多资料,登录www.cnmhg.com vip会员尊贵权限 # 100万 标准规范随意下。 # 10万 hse资料随意下 # 10万 化工论文/电力论文/安全论文/环保论文随意下。 # 10万 行业分析报告/图集/规范随意下。 # 10万 行业书籍/教材随意下。 #更有vip会员合集专享。关注公众号,随时掌握行业动态加小编微信,进群天天享免费资料。part 01冻伤的概述冻伤的概述冻伤的概念冻伤是低温寒冷侵袭所引起的损伤,有两类:一类称非冻结性冻伤(non-frost cold injury) ,由10℃以下至冰点以上的低温加以潮湿条件所造成,如冻疮、战壕足、水浸足、水浸手、防空壕足等。另一类称冻结性冻伤(frost cold injury) ,由冰点以下的低温(一般在-50℃以下)所造成,分局部冻伤(又称冻伤)和全身冻伤(又称冻僵)。全身性冻伤,一般情况下极少发生。冻伤的概述冻伤的概述 依损伤的性质, 冻伤可分为:冻伤的概述冻结性与非冻结性的损伤的区别,主要在于受损伤时环境的温度是否达到组织冰点以下和局部组织有无冻结史而定。在实际遇到的伤员中,以局部冻伤最为常见,临床上通常所说的冻伤,即指此类损伤。有时轻微的局部冻伤与冻疮往往不易区别。此外,也有以损伤进行分类的,即分为全身性损伤(包括冻僵与冻亡)和局部性损伤(包括冻伤,冻疮,占壕足,浸泡足(手)等)。 局部性损伤多发生于身体暴露部位,如足,手,耳和颜面等。其中以足部尤为多见,据统计约占冻伤总数的半数以上。例如抗美援朝期间我志愿军某部统计的后送冻伤伤员中,下肢冻伤占97.3%,上肢占2.7%,但平时与战时也略有不同,据某寒区部队近年冻伤的统计,足占52.8%,手占36.5%颜面占11.7%(耳鼻)。part 02发病原因发病原因发病原因日常生活或职业性接触低于0℃的环境或介质(如制冷剂、液态气体等)时,当组织温度降低到―3.6℃~―2.5℃时,即可发生组织冻结,产生冻伤。发病原因当身体较长时间处于低温和潮湿刺激时,就会使体表的血管发生痉挛,血液流量因此减少,造成其组织缺血缺氧,细胞受到损伤,尤其是肢体远端血液循环较差的部位,如脚趾。b寒冷的气候,包括空气的湿度、流速以及天气骤变等。潮湿和风速都可加速身体的散热。 a如鞋袜过紧、长时间站立不动及长时间浸在水中均可使局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热量减少,导致冻伤。 如疲劳、虚弱、紧张、饥饿、失血及创伤等均可减弱人体对外界温度变化调节和适应能力,使局部热量减少导致冻伤 。cpart 03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在日军侵华时期,日本关东军第七三一部队曾用各种方式残忍地在战俘身上进行冻伤实验 把人带到零下30摄氏度以下的冷冻室,光着手脚,一直冻到四肢僵硬。有日本兵用木棍敲击被冻的部位,直到发出清脆的声音,然后拉进解冻室,分别采用冷水、温水、开水进行解冻。冻伤部位浇上开水后,骨肉马上分离。后来,他们被用去做细菌、毒气试验,死亡解剖后,投进焚尸炉。 临床表现1、非冻结性冻伤临床表现①主因:由10℃以下至冰点以上的低温,加以潮湿条件所造成。如冻疮、战壕足、浸渍足。 冻疮是指: 因寒邪侵袭过久,手背、足背、耳郭、面颊等部位出现红肿发凉、瘙痒疼痛,甚至皮肤紫暗、溃烂为主要表现的疮疡类疾病临床表现1、非冻结性冻伤临床表现②主症:多发生在手脚的末端、鼻尖、面颊和耳部等处 损害大小不一,初起为红或紫红色的淤血性红斑,压之退色,去压后红色缓慢恢复。严重者可有水疱,破后形成溃疡。自觉局部肿胀,冰凉,暖热后有瘙痒、灼热或疼痛感。愈后常遗留下萎缩性疤痕。临床表现1、非冻结性冻伤临床表现③急救:局部表皮涂冻疮膏,每日温敷二三次。有糜烂或溃疡者用抗菌药和皮质甾软膏或冻疮膏。战壕足、浸渍足除了局部处理,宜用某些温经通络、活血化瘀的中药以改善肢体循环。临床表现2、冻结性冻伤临床表现根据组织冻结程度(冻结深度、范围、持续时间等)的不同,冻伤的临床表现及转归各异。 轻度冻伤分为表皮冻结的ⅰ度和皮肤全层冻结的ⅱ度冻伤。重度冻伤即深部冻伤为ⅲ度冻伤。临床表现2、冻结性冻伤临床表现(一)冻伤(局部冻伤) [病理生理变化] 可分三个阶段:临床表现2、冻结性冻伤临床表现①.生理调节阶段:冻伤之初,人体为了调节产热与散热之间的动态平衡,主要表现为产热增加和散热减少。临床表现2、冻结性冻伤临床表现②.组织冻结阶段: 当组织温度降至冰点(皮肤冻结温度为-5度)以下时,就会开始发生冻结。冻结分为速冻与缓冻。 速冻:如接触温度很低的金属(如寒区置于户外的武器金属部分)或液体(如液氮)等,可以立即造成接触部位的皮肤冻结。如未能及时脱离接触,冻结组织可以迅速加深,严重者可将皮肤冻结在寒冷的固体上,强行脱离,可造成撕脱伤。临床表现2、冻结性冻伤临床表现缓冻:常见的冻伤发病过程均属于缓冻时,首先使细胞外液的水份形成晶体(冰核),随着时间的延长,冰晶体逐渐增大。(速冻时不仅细胞外液冻结,同时细胞内液也冻结,但形成的冰晶体一般较缓冻时为小)。因此,缓冻对组织损伤过程主要与细胞外的渗透压改变有关。当外界温度低于组织冰点时,细胞外液中的水分形成冰晶体,电解质浓度(主要是钠离子)和渗透压升高,细胞内分向细胞外大量渗出(有人研究,细胞失水达78%时,即可造成细胞的损伤,而在冻伤时,失水程度可达85~90%),使组织脱水,蛋白质变性,酶活性降低,细胞发生皱缩,造成细胞内能量代谢物质的耗竭和丢失,从而使细胞线粒体的呼吸率下降,造成大量中间产物的堆积。这是受冻组织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表现2、冻结性冻伤临床表现③.复温融化阶段 在复温后,如系表浅的皮肤冻结,局部只呈现一般炎性反应,而无严重组织坏死,一般在1~2周后痊愈。如系深部组织发生冻结,不仅电解质紊乱和代谢障碍依然存在,而且出现局部微循环障碍。这是由于复温后冻区的血流暂时恢复,血管扩张,而冻结阶段血管壁已被损伤(内皮细胞对寒冷极为敏感)甚致破裂,故毛细血管通透性和渗出增加,局部出现水肿和水疱,继而出现血流减慢和血液瘀滞,血液有形成 分堆积,以至血栓形成。此种复温后的改变称为冻溶性损伤或继发性损伤。临床表现局部冻伤分类ⅰ度冻伤复温后皮肤充血,肤色发红或紫红,或带有紫斑纹,皮肤热而干燥。局部肿胀,但不出现水疱。常有剧烈的痒感和灼感或麻木感、刺痛。若充分休息,通常在5天内水肿消退,伤后5~10天开始脱屑。部分病例在伤后2~3周可能出现深部酸痛、皮肤感觉异常、紫绀、多汗或局部皮肤温度较低等,并可能持续数月。临床表现局部冻伤分类ⅱ度冻伤由于伤达真皮层,复温后早期表现为充血、水肿和烧灼感。肤色深红或暗红,并带有斑纹的紫绀,触之有灼热及干燥感。典型的症状为出现水疱。疱壁较薄,疱液为透明浆液性,橙黄色,疱底呈鲜红色。水疱多能分布到趾、指端,包括在足背或手背形成较大的疱,但手掌及脚底较少见。如无并发感染,在4~5天后水肿减轻,疱液逐渐干燥,约2周可完全吸收,2~3周形成痂皮,脱痂后痊愈,无组织丢失。后遗症与ⅰ度相似。临床表现局部冻伤分类ⅲ度冻伤 复温后肢体可明显水肿,肤色紫红、青蓝,皮肤温度较低,甚至接近于室温。伤部皮肤感觉迟钝,甚至消失。自觉疼痛较ⅱ度强烈。多数有水疱出现,疱较小,且常不分布到足趾、手指端。疱壁较厚,疱液为血性,早期呈红色,疱底呈灰白或污秽色,随后疱液转为褐色甚至黑色。出现血性水疱是与ⅱ度冻伤的重要区别。临床表现局部冻伤分类ⅲ度冻伤 由于伤及皮下甚至其下的组织,伤部逐渐形成厚而硬的黑色痂皮,较难脱落。对于肢体某部深段均已坏死的患部,该部炎症反应可能不很明显,肿胀较轻,不生水疱或仅有少数小水疱,感觉消失。随着坏死组织水分不断蒸发,冻后2~6周该部变干、变黑,终将脱落。冻死部的分界线在复温后约2周既有可能出现,但残端的自动脱落要迁延较长时间,甚至需2个月或更久。重度冻伤的肢体中,通常是各度冻伤并存,由近端向远端逐渐加重。临床表现局部冻伤分类ⅳ度冻伤 损伤深达皮肤全层、皮下、肌肉及骨骼等组织。感觉丧失,肌体痛。复温融化后,皮肤呈紫蓝色或青灰色,皮温低,中度水肿。可有厚壁血性小水疱,疱液咖啡色,疱底污秽,严重时无水疱。part 04诊 断诊断冻伤诊断诊断冻伤诊断part 05治 疗治疗冻伤的治疗(一)急救复温:首先脱离低温环境和冰冻物体。然后用38~40℃温水浸泡伤肢或浸浴全身,水温要稳定,使局部在20分钟、全身在半小时内复温。到肢体红润,皮温达36℃左右为宜。 对呼吸心跳骤停者,施行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治疗冻伤的治疗(二)现场急救处理治疗冻伤的治疗(三)医院治疗治疗冻伤的治疗(三)医院治疗part 06预 防预防冻伤的预防冻伤重在预防,应根据低温环境及作业特点,采取卫生学及工程技术措施预防各类冻伤。01严密的组织管理;02防寒保暖;03充分保证热饮食,提高身体御寒力(避免吸烟及饮酒);04根据作业特点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冻伤的预防做好冷伤防治知识的教育与训练;a 事先应有周密的计划和具体的落实;b充分的物质保障,如防寒服装装备、热食热饮、场所保温采暖、救治器械和后送工具等;c 加强对易感人员的医学监督;d落实冷伤的救治组织;e 加强对零星外出和单独执勤者的管理。f预防冻伤的预防预防冻伤的“三不”与“三勤”“三 不”预防冻伤的预防预防冻伤的“三不”与“三勤”“三 勤”part 07职业病诊断职业病诊断职业病诊断诊断依据:gbz 278 诊断原则:根据明确的在低于0℃的寒冷环境作业史,或短时间接触介质(制冷剂、液态气体等)的职业史,具有受冻部位冻结时和/或融化后的临床变现,参考工作场所职业卫生学调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类似疾病,方可诊断。职业病诊断职业病诊断诊断分级:1、人体体表面积中国九分法 职业病诊断职业病诊断诊断分级:2、手掌法无论成人或儿童,将五指并拢,其一掌面积为体表面积的1%,若医务人员与病人的手大小相近,可用医务人员的手掌来估计。 职业病诊断职业病诊断诊断分级:1、壹级冻伤 具备一下任何一项者:诊断分级:2、贰级冻伤 ⅱ度冻伤面积≥10%且<50%职业病诊断职业病诊断诊断分级:1、壹级冻伤 具备一下任何一项者:诊断分级:2、贰级冻伤 ⅱ度冻伤面积≥10%且<50%职业病诊断职业病诊断诊断分级: 3、叁级冻伤 具备一下任何一项者:职业病诊断职业病诊断诊断分级:4、肆级冻伤 具备一下任何一项者:职业病诊断常见发生冻伤的职业和职业人群发生冻伤常见的职业包括寒冷季节从事户外作业,或室内无采暖或冷源设备的低温条件下的作业,如林业、渔业、农业、矿业、护路、通讯、运输、环卫、警务、投递、制造业(户外)等。 易发生冻伤的工种有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工人、林业工人、汽车司机、建筑工人、户外维修工人、邮递员、清洁工人、食品冷藏工人、接触化学制冷剂和低温介质的工人等。 职业性接触介质(如制冷剂、低沸点液态气体)均有发生冻伤的可能。常见的介质有固体二氧化碳(干冰)、液氮、液氨、液氦、氟利昂等,由于沸点过低,在常压下蒸发的瞬间可形成-268.9℃~-29.8℃的低温。职业病诊断职业案例 8月31日上午10时50分左右,位于上海丰翔路1258号的上海翁牌冷藏实业有限公司发生液氨泄漏事故。本次事故已造成15人死亡、5人重伤、20人轻伤。所以针对生产性冻伤的预防措施及防护意识是不可或缺的。由于一些生产过程是在低温下进行的,因设备故障或管道、容器损坏,可能导致低温的液氧、液氮泄漏,作业人员因防护不当会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到这些介质,易造成冻伤或接触烧灼。职业病诊断事故概述 小李刚参加工作被分配在冷冻库当工人,工作很积极,经常长时间坚持在冷冻库内工作,但几个月后经常出现肌痛和腰痛等病症。 事故原因 出现这些病症的原因在于:温度低于人体舒适温度的环境称为低温环境。18℃以下的温度即可视为低温,但对人的工作效率有不利影响的低温,通常是在10℃以下。在低温环境下人体中心体温低于35℃时,即处于过冷状态。低温对人体的影响表现为:一是引起局部冻伤,与人在低温环境中暴露时间长短有关;二是产生全身性影响。人体在低温环境暴露时间不长时,能依靠温度调节系统,使人体深部温度保持稳定。但暴露时间较长时,中心体温逐渐降低,就会出现一系列的低温症状:出现呼吸和心率加快,颤抖等,接着出现头痛等不适反应。当中心体温降到30~33℃时,肌肉由颤抖变为僵直,失去产热的作用,将会发生死亡。长期在低温高湿条件下劳动(如冷冻库工人)易引起肌痛、肌炎、神经痛、神经炎、腰痛和风湿性疾患等。职业病诊断典型病例1患者 男,32岁,主因“双手、双足、双耳冻伤,左前臂、头部外伤20小时”入院。创面肿胀明显,呈青紫色,可见大小不均水疱,泡液呈血性,甲床灰暗,皮温冰凉,触痛迟钝,左足感觉消失,触之质硬,双侧桡动脉可触及搏动,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微弱。双足、双耳冻伤(ⅳ°)刚入院时照片,行切开减张术。职业病诊断典型病例2男,32岁,汉族. 冻伤20天后照片。职业病诊断典型病例3患者,男性,40岁,主因“双足冻伤2月余”于2008年4月2日10:54时入院。双足冻伤创面呈暗紫色,双足跟可见黑色硬痂,面积为11x8cm(左)、9x8cm(右)大小,分界清楚,与基底粘连紧密,痂皮周边未见明显分泌物;左侧足趾及左侧第一趾跖关节近端1.5cm,呈黑色、干枯、萎缩,针刺无出血,运动及感觉功能丧失,双侧足背动脉可触及正常搏动。职业病诊断典型病例4病历同上。2008-04-08手术。谢谢大家!
-
最新《危险化学品目录(2022调整版)》pdf 2024-03-01
-
gb 55023-2022施工脚手架通用规范pdf 2024-03-01
-
gb 50160-2008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2018年版)pdf 2024-03-01
-
gb 50251-2015 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pdf 2024-03-01
-
gb 50016-2014(2018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清版)pdf 2024-03-01
-
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五懂五会五能应知应会手册pdf 2024-03-01
-
安全吹哨人管理制度docx 2024-03-01
-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gb_t 33000-2016pdf 2024-03-01
-
gb 9448-1999 焊接与切割安全doc 2024-03-01
-
gb-t 6441-1986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pdf 2024-03-01